鎮(zhèn)墓獸:中原墓葬文化在新疆地區(qū)流傳的例證

2022年06月02日 10:06:50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絲路瑰寶】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在新疆博物館展廳中,陳列著幾尊阿斯塔那古墓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彩繪泥塑鎮(zhèn)墓獸,它們以面目猙獰的造型、怪誕抽象的形象、譎詭奇特的構思,讓觀眾連連稱奇。

  “鎮(zhèn)墓獸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一種形象,主要有獸面和人面兩種,是為震懾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而設置的一種冥器?!毙陆┪镳^工作人員介紹,鎮(zhèn)墓獸最早見于戰(zhàn)國楚墓,流行于魏晉至隋唐時期,五代以后逐漸消失。在墓葬中放置鎮(zhèn)墓獸的習俗,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區(qū),不久,這一習俗便流行到西域地區(qū)。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鎮(zhèn)墓獸,是中原喪葬習俗流傳至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的重要例證。

  在這幾尊彩繪泥塑鎮(zhèn)墓獸中,最為著名的是一尊獅面獸身鎮(zhèn)墓獸,它獅口大開,獠牙外露,怒目圓睜,闊胸細腹,頭、肩、背部插六只木翅,好像要飛騰而起,兩側各塑出一只眼睛,目光威嚴,與正面雙目相輔相成。尾部貼身上翹,前肢直立,后肢彎曲,牛蹄形足,蹲坐于地。通體用黃、白和橘黃色繪出豹紋,并用黃、綠、藍等色在上翹的寬尾上繪出細密的鬃毛,眼睛、鼻、須及牛蹄足均施藍彩,顯得格外鮮艷奪目。

  位于新疆博物館二樓古代干尸陳列廳展出的人面獸身鎮(zhèn)墓獸,1972年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224號墓,高86厘米,是一位胡人武士形象。它頭戴兜鏊(古代作戰(zhàn)時戴的頭盔),國字臉,扁耳聳立,粗眉彎曲,深目高鼻,雙目圓睜,鼻孔翹露,口鼻間長有濃密的一字形棕色唇須,下巴頦上絡腮胡須微微上翹。奇詭的是,它的身體卻像一只蹲坐在地上的動物:前肢直立,后肢彎曲,牛蹄形足,蹲坐于地,通體用黃、白、藍和橘黃色繪出豹紋,尾細長,自臀部下前伸,又彎曲穿過右后腿與軀體間的縫隙,再向后上翹,宛如一條長蛇,造型極為獨特。

  另一尊人面獸身鎮(zhèn)墓獸于1960年出土于阿斯塔那336號墓葬,它面目猙獰,一雙豬耳左右側立,高高的鼻梁,雙眉彎曲倒立,雙眼圓睜,眼球突出,表情夸張而扭曲。這尊鎮(zhèn)墓獸雖然全身未涂色彩,但整體造型形神兼?zhèn)洌绕涫穷^上的發(fā)式,呈螺旋狀高高聳立,到頂部時呈尖頂狀,螺旋紋間施黑彩,十分引人注目。

  一尊尊形態(tài)各異的彩繪泥塑鎮(zhèn)墓獸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專家介紹,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的這些鎮(zhèn)墓獸用泥土制成,先用草秸捆扎獸身的骨架,用木桿做前腿,再在外面用細泥堆塑成坯體,然后在泥胎上精雕細刻,最后精心施以彩繪。

  這些珍貴的鎮(zhèn)墓獸之所以可以保存上千年,是因為新疆氣候炎熱,干燥少雨,泥塑可以一直保持堅硬,色彩也鮮艷如初,這種保存完好、形象生動的泥塑藝術作品,是中國俑像中的精品。

  如今,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這些墓葬的守衛(wèi)者,穿越千年的時光,向人們展示了大唐時期吐魯番地區(qū)的風情和民俗,成為研究古代喪葬、民俗、服飾等方面珍貴的資料。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劉芳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jingque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