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3日 17:26:16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張海峰
“拉齊尼是一位塔吉克族護邊員,被稱為‘帕米爾雄鷹’……”8月5日,在新疆博物館一樓“共有的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展廳,31歲的帕麗巴克·激浪正在為觀眾講解。她端莊大方,聲情并茂,對觀眾有一種無形的磁力。
2021年5月24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博物館講解大賽”在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舉行。帕麗巴克和來自全國1000座博物館的近2000名選手同場競技,最終榮獲二等獎。她說:“比獲大獎更開心的是看到了全國優(yōu)秀的講解員,我找到了新的目標。”
2012年,大學剛畢業(yè)的帕麗巴克帶著好奇心來到新疆博物館,試著應聘講解員。當時館里正在舉辦故宮清代文物大展,觀眾很多,館里要求她一個月后開講。英語專業(yè)的帕麗巴克沒有受過任何講解員專業(yè)培訓,她每天到展廳里,悄悄向兩位優(yōu)秀前輩講解員學習。“學她們講解的專業(yè)知識,學她們大方得體的專業(yè)禮儀,回到家里對著鏡子練習。”一個多月后的考核,同時應聘的4位大學生,只有帕麗巴克留了下來。
幾個月后,中國—亞歐博覽會在烏魯木齊舉行,許多國外展商來到新疆博物館參觀,帕麗巴克流利的英文講解讓他們豎起大姆指。“當時很有成就感,講解員不是只單純地做講解,還可以充分展示多方面的專業(yè)能力。”帕麗巴克真正愛上了這個崗位。
在新疆博物館,歷史文物展、古代干尸展、民俗服飾展是基本常設(shè)展,一件件珍貴文物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講解員是連接文物和觀眾點的紐帶,通過講解員的精彩解說,人們更容易聽懂歷史的“話語”、明白文物的“聲音”。
走出館舍天地,帕麗巴克還常在新疆博物館的“流動博物館”南北疆巡展時做講解。2018年5月,“流動博物館”來到阿瓦提縣英艾日克鎮(zhèn),老鄉(xiāng)們立刻圍了過來。色彩鮮艷的古代服飾最吸引人,帕麗巴克說:“這些衣服多漂亮?。∵^去生活在這里的人,一直打扮得很時尚。”老鄉(xiāng)們仔細聽著,又看看展板,連連點頭。
老鄉(xiāng)的反應讓帕麗巴克覺得自己的工作越發(fā)有意義,她一次比一次講得好。炎熱的夏季,一天走三四個村,最多時講七六場,忙得顧不上喝水。老鄉(xiāng)來得多,即使戴著擴音器,聲音也要夠大。一天下來,帕麗巴克嗓子嘶啞得說不出話來。“我的講解,哪怕一次只影響了一個人,讓他開始了解真實的新疆歷史,我也很有成就感。”帕麗巴克說。
“流動博物館”的歷練,讓帕麗巴克對“因人施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大學同學偶然來新疆博物館,聽到她的精彩講解,紛紛點贊:“我們看到了金牌講解員。”
在新疆博物館工作了9年,見證了新疆博物館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31歲的帕麗巴克感到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大:“博物館是公眾接受歷史文化教育的大課堂,我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不負觀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