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件唐代北庭龍興寺碑刻拓片歸故鄉(xiāng)

2024-09-26 23:14:37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訊(記者蓋有軍 通訊員王統(tǒng)林報道)9月23日,16件唐代北庭龍興寺碑刻殘片以拓片圖集的形式回到了它的故鄉(xiāng)——北庭故城遺址所在地吉木薩爾縣。

  “因為碑刻殘片都比較小,我們用了很長時間,反復拓了很多次,就是為了把拓片的效果呈現(xiàn)得更好。同時,我們也根據(jù)文物的大小,對拓片進行了等比例放大。”在當天的拓片交接儀式上,旅順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劉立麗說。

9月23日,旅順博物館工作人員將拓印的16件唐代北庭龍興寺碑刻拓片,移交給吉木薩爾縣絲綢之路北庭故城遺址博物館。圖為拓片交接儀式現(xiàn)場。王統(tǒng)林攝

  吉木薩爾縣北庭學研究院歷史研究科科長胡濤介紹,因為碑刻殘片破損嚴重,研究人員只能通過綴合拓片的方式,從僅有的文字中獲取有效信息?!暗珡木Y合拓片中,我們可以進一步勾勒出北庭龍興寺及北庭佛教的相關信息,可以肯定此碑是北庭龍興寺為某位高僧而立的僧碑。碑文中的文字信息,進一步展示了龍興寺的面貌以及北庭佛教與周邊地區(qū)的聯(lián)系?!彼f。

  據(jù)了解,唐代北庭龍興寺遺址位于北庭故城西北角樓左側。經(jīng)專家考證,唐代北庭龍興寺是大唐時期的官寺,建于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與當時中原和其他地區(qū)的龍興寺一同構成了比較完整的唐代官寺系統(tǒng)。它的建立是唐中央王朝對西域地區(qū)行使管轄權的一種象征,也是唐中央王朝治理邊疆政策的體現(xiàn)。

旅順博物館向吉木薩爾縣絲綢之路北庭故城遺址博物館移交的唐代北庭龍興寺碑刻拓片(部分)。王統(tǒng)林攝

  胡濤介紹,1908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在孚遠縣破城子(北庭故城遺址)西北的唐代北庭龍興寺遺址掘得16件碑刻殘片,后收藏于旅順博物館。2022年,吉木薩爾縣絲綢之路北庭故城遺址博物館建成,兩地博物館不斷加強館際交流合作。而這次移交的碑刻拓片,原件正是出自唐代北庭龍興寺的石碑殘片。

  吉木薩爾縣北庭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鄭莉說:“北庭故城歷史悠久,唐代北庭龍興寺碑刻拓片極其珍貴。這些碑刻拓片不僅是研究北庭故城歷史的珍貴資料,更是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又一歷史佐證。對于我們講述好北庭歷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

  北庭故城先后為唐代庭州和北庭都護府(伊西北庭節(jié)度)、高昌回鶻夏都、元代都元帥府和別失八里宣慰司駐地,是唐至元期絲綢之路天山北麓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1988年,北庭故城遺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北庭故城遺址被列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新疆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4年,北庭故城遺址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在新疆境內的首批6處遺產(chǎn)點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迪木娜·吾斯爾汗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wǎng)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jingque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