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歸來不看山——西域詩中的大美山川
2023-10-11 09:26:34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
史國強
新疆地形最大的特點是三山夾兩盆,新疆的美,自然大半在山。因此,《穆天子傳》中西王母向周穆王描述自己轄下風土的《白云謠》,“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句不離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描述新疆的美,人們總是習慣于從唐詩里尋章摘句,然而,無論是否到過西域,唐人詩中的天山、昆侖與蔥嶺,總是被作為展現(xiàn)他們宏闊浪漫、豪放縱逸情懷的背景意象出現(xiàn),如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關山月》),岑參“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李世民“花銷蔥嶺雪,縠盡流沙霧”(《執(zhí)契靜三邊》),駱賓王“陣云朝結晦天山,寒沙夕漲迷疏勒”(《從軍中行路難》)等,缺少精細刻畫,印象模糊混沌。然而,打開元詩、清詩的卷帙,你會發(fā)現(xiàn),唐人的奔放飛動讓位于平和冷靜,化實為虛的夸張想象被轉換為化虛為實的精細實摹。新疆山川的雄、奇、險、靈、秀,百姿千態(tài),“即目千景佳”(顏檢《與成漪園中丞游紅山》),使人“耳目皆一換”(秀堃《出嘉峪關》),在詩人們的震撼與激賞中被清晰摹寫、還原,展現(xiàn)出無窮的魅力。
北部阿爾泰山風景最早出現(xiàn)在元人的筆下。耶律楚材公元1219年隨成吉思汗西征,經過此地,其《過金山用人韻》詩云:“雪壓山峰八月寒,羊腸樵路曲盤盤。千巖競秀清人思,萬壑爭流壯我觀。山腹云開嵐色潤,松巔風起雨聲乾。光風滿貯詩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鳖}中金山即指今新疆的阿爾泰山。詩人大筆勾勒,將阿勒泰山峰巔積雪、樵路盤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云霧盤繞、松濤和風等意象匯聚一處,形成一幅雄渾壯麗的邊塞江山圖,引人詩情,惹人留戀。乾隆三年(1738年),阿克敦出使準噶爾,取道烏里雅蘇臺,翻越阿爾泰山到達伊犁,其間寫有一首《過阿爾泰嶺》:“一干來西北,迢遙勢不群。諸山皆拱衛(wèi),眾水自平分。雪色千年在,風聲萬壑聞。征裘當暑月,策馬入層云。”詩歌縱橫騰挪,動靜結合,境界開闊,以宏大的視閾,生動展現(xiàn)出阿爾泰山的綿延高峻、眾水分流、氣候奇特與雄偉磅礴。
橫亙新疆中部的巍巍天山,是新疆的標志和驕傲,歷來最受關注,是文人們感悟興會、馳騁才華的媒介。元代丘處機《陰山途中》詩云:“高如云氣白如沙,遠望那知是眼花。漸見山頭堆玉屑,遠觀日腳射銀霞。橫空一字長千里,照地連城及萬家。從古到今常不壞,吟詩寫向直南夸?!币沙呐c丘處機唱和的《過陰山和人韻》則曰:“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松檜叢中疏畎畝,藤蘿深處有人家。橫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元人所稱陰山,就是今新疆的天山。二人各逞詩才,以恢宏的氣勢,縱覽天山的雄奇壯麗、卓越不凡。天山山脈在二人眼里,層巒疊嶂、綿延千里、生機盎然,日、月、雪、霞、云,交相輝映,光影璀璨,雄奇迷人,即使江左名山也難以與之媲美。
哈密與巴里坤間的庫舍圖嶺,是天山東端支脈,也是清人經絲路北道通往烏魯木齊、伊犁必須翻越的天險,因此,留下了眾多親歷者的佳作。薩迎阿《五月二十三日度天山》云:“天山五月雪光寒,款段徐行繞曲欄?;ú菥駢m外長,峰巒氣勢畫中看。松林密布千千樹,石道重回六六盤。絕頂?shù)桥R皆俯視,飛泉聲出白云端?!焙榱良短焐礁琛氛f:“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窮冬棱棱朔風裂,雪復包山沒山骨。峰形積古誰得窺,上有鴻蒙萬年雪。天山之石綠如玉,雪與石光皆染綠?!笔飞崎L《望天山》則云:“天空地闊容橫姿,巨靈醉倒腰身肆。劃斷白云不得行,羲和到此應回轡。但看天盡已連山,卻疑山外原無地。”詩人們筆勢跳宕,妙語連珠,寫盡天山的雄奇磅礴、巍峨瑰麗、亙古萬年與風景如畫。
不僅如此,洪亮吉、史善長還繪聲繪色地寫出了踏雪攀援、親歷險夷的穿行之難:“危峰北去高無跡,過嶺風聲水聲異。鞭鞘拂處險接天,風勢吹人欲離地。千峰萬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云頭直下馬亦驚,白玉闌干八千丈”(洪亮吉《下天山口大雪》),“從此上絕壁,仰面氣先孱。不復有徑路,惟見巉岏高下堅冰相接連。厚不知幾丈尺,積不知幾歲年。左顧崖深黑無底,右盼雪擁白浮天。中間冰滑不容趾,進寸退尺如牽逆水船……一盤復一盤,盤盤上云端”(史善長《上雪山》)。不經一番出生入死的身歷目驗,難有這番心驚魄動,而天山之美,也因此刻骨銘心。洪亮吉說他平生遍歷九州五岳,只覺“奇鐘塞外”“南條北條等閑耳,太乙太室輸此奇”(《天山歌》)。
與庫舍圖嶺不同,天山東部的最高峰博格達峰自古被奉為神山圣域,其高峻是無人能夠躋攀的,人們只能用遠眺來想象它的莫測神秘。最早用文學的筆觸挑開其神秘面紗的是元代長春真人丘處機:“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橫陳繞澗盤。雪嶺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難觀。”(《南望陰山三峰贈書生李伯祥》)三峰插天,天池耀日,雪光日影在天際輝映出瑰奇壯麗的人間罕見美景。目眩神搖,驚愕、嘆賞、慶幸、迷戀,幾乎是每位經行者仰望博格達峰時必然升騰的內心波瀾。而曾任新疆布政使的王樹楠,則用詩筆記下朋友為他描述的博格達山中諸景:“半亭飛瀑掛瑤虹,萬仞層冰鏤玉龍。晴靄斷橋籠弱柳,怒濤深澗響寒松。洪波泄地傾星海,仙掌擎天峙雪峰。與子談山過夜半,亂云深處忽聞鐘?!保ā堵犕踺稄]大令懋勛談博克達山中諸景賦此志之》),聽人描述山中靈妙之景便不覺夜半,而其實景定然更令人神往。在王樹楠的其他詩中,不僅說博格達山“矗翠嶙峋石柱天,好花開遍雪中蓮”(《定甫上公游博克達山,歸以白蓮花兩枝見贈,詩以謝之》),而且說它“九霄高插玉芙蓉,雨后淋漓石氣濃??┛慈?,煙霞深護萬千重”(《望博克達山二首》),詩人意出塵外,不惟說博格達山中開遍雪蓮,而且說三峰插天的博格達峰就像孤標玉立于九霄之上的一朵玉芙蓉,冰清婥約,瑰美奇麗。他甚至感慨“西域昂頭到日邊,五岳大名齊宇宙”(《望博克達山二首》)。
作為今日烏魯木齊市的象征,紅山是博格達山的支脈,又名紅山嘴。紅山之奇在于其崖石斷露,皆呈赭紅色,整個山體如烈焰燒灼,綺霞稠疊。蔣業(yè)晉《登紅山二首》其一云:“赤霞平地起,駐馬朝扣云。到眼無屏障,當關似虎蹲。泉流滋大漠,夕陽耀千屯。戰(zhàn)伐今銷歇,憑高灑酒論。”此詩緊扣紅山石赤、虎形的特征,描寫紅山形勝和登臨所見、所感,謳歌和平生活,意境開闊,氣韻沉雄。當然,今天的紅山較清人所見,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8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烏魯木齊40萬軍民鑿石換土,修渠引水,植樹造林,開啟了綠化紅山的艱巨工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紅山這個曾經“五月草木酷不生”的荒山禿嶺已經碧樹成蔭,生機盎然。紅山也由此演變?yōu)榧斡[、觀光、休閑、游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為人民安享幸福生活之所。清人若穿越回來,定會寫出更多佳作。
伊犁塔勒奇山果子溝,在清代是自伊犁進京必經之地。丹巖綠壑,滿谷云樹森森,干霄蔽日,蒼藤翠蘚,繡錯罕隙,花燃深澗,泉流砰訇,景觀奇異,今日仍是游覽伊犁必去的打卡地。王大樞詩云:“萬松排翠峰崢嶸,石徑橋通曲折行。怪巖競作頭角出,溪聲瀉入胸懷清”(《果子溝》);舒敏說:“馬蹄趁雪千山白,花蕊經春一路紅”(《過果子溝》),萬壑景殊,四時各異;面對果子溝,祁韻士感慨:“何期萬里巖疆,乃有此一段仙境,奇絕,快絕!”(祁韻士《萬里行程記》);經行塔勒奇,楊廷理贊嘆:“我生游歷半天下,南衡東泰又西華。茲山秀杰中土希,屹立當為五岳亞”(《伊犁三臺》),總結自己平生游歷閱見,盛贊塔勒奇嶺之秀杰僅次于中原五岳。
古代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要道今日被稱為夏塔古道,是大多數(shù)驢友望而卻步的秘境。天山主脊上的木扎爾特冰川達坂海拔3600米,在清代被稱為木素爾嶺、冰嶺。由于是清政府保障南疆溝通伊犁的重要交通線,它的神秘與瑰奇也最早被清代文人發(fā)現(xiàn),并攝入筆端。洪亮吉《冰山贊》形容木扎爾特冰川“高撐層霄,下絕九地,能分軫陰陽,回轉日月”,祁韻士《西陲竹枝詞》賦詩吟詠:“巨嶺摩天盡是冰,日光山色映千層。玲瓏雪窖深無底,繭足盤旋履戰(zhàn)兢。”看二人的描述,其瑰美與驚險可想而知。咸豐年間的伊犁參贊大臣景廉曾由此道赴葉爾羌公干,作為唯一穿越全境的詩人,他留下了一部記錄全程的《冰嶺紀程》和34首《度嶺吟》,其中景致既有“秋色澄鮮正午晴,無邊林壑畫難成。緩行不為山程險,領略松聲和水聲”“星光臨水大,人語入煙深”“松陰隨徑轉,人影共云移”的賞心悅目,也有“衰草連天合,寒溪貼地流”“大風起兮草木摧,凍云壓嶺嶺欲墮。須臾雪花大如手,玉龍鱗甲堆塵?!彼查g變幻,而《冰搭坂行》一詩則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親履斯地才能體會到的奇詭絕麗與驚心動魄:“吁嗟乎!天限南北重防閑,積雪成海冰成山。何年巨靈運仙掌,擘開一徑容躋攀……勝地初臨資閱歷,不禁心搖更齒擊……有時宛轉升崖顛,二分垂外足難旋。有時盤紆入澗底,四圍鏡壁寒生煙。有時欲進不得進,堅冰忽坼成深淵。俯視幽窅不可測,下有水聲鳴濺濺……揮手直可取明月,振衣不覺凌天風……吁嗟乎,行路之難至此極,手捧簡書不敢息?!逼婢俺鲇陔U遠,當詩思與塞外佳境相遇,冰天雪窖也迸射出迷人的文學魅力。
橫貫新疆南部的昆侖山,在道教文化里被譽為“萬山之祖”,所在險峻遙遠,自古交通不便。歷史上法顯、玄奘、高仙芝、王玄策等都曾從此走過,但只有片言只語的記載。光緒九年(1883年),駐守南疆的嵩武軍張曜部幕僚施補華奉命巡查邊務、安撫邊民,自喀什西北行,經行今疏附縣、烏恰縣境內的昆侖山腹地,遠至當時的中俄邊境,行程千余里,履常人未踏之境,昆侖山的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第一次被滿腹文采的施補華以藝術化形式記錄在紀行組詩《紀行十四首》和《馬上閑吟七首》中。層巒疊嶂、連綿不絕的昆侖山最突出的特色是高峻。“絕壁矗寒空,仰視巾幘落。徑路一線懸,未上神已愕。馬行如猱升,有前更無卻。孤石危欲動,四蹄驚不著”,山高路險,視之便神愕目眩,而逾嶺履險,無疑與天爭命:“長坂滑難登,重裘寒欲戰(zhàn)?;卣凵蠎已?,下有千尋澗。馬行容四蹄,寸地無余羨。性命與天爭,徒侶色俱變?!鄙剿?,無常變幻的風雪雨霧也是昆侖山留給詩人難以磨滅的記憶:“山風忽倒吹,硬雨擊人面。塵霧合冥冥,咫尺昏不見”“北風吹倒人,雪片晴空卷。岡巒白無際,途徑迷莫辨”。然而,昆侖山給親近它的人帶來的不僅是高寒、艱險與苦難,“百苦煉心骨,萬奇開眼耳”,昆侖山也會慷慨地把它奇美絢麗的一面展現(xiàn)給來訪者,讓你不虛此行,“晴光射絕壁,幻作胭脂紅”“平川浩無際,水草亦云夥”“牛羊時上下,春草綠菶菶”“白楊間紅柳,蕭蕭搖春風”“融雪地含膏,流泉山潑乳”。昆侖之上奇異壯觀的山光雪色、俯視萬峰的宏闊視野、洶若海濤的層巒萬坡、絕頂平疇的春草流泉、點綴峰巒的樹木花草,怎能說不是昆侖山給人歷盡艱辛后的傾心犒賞呢?而在這萬山懷抱里,詩人還發(fā)現(xiàn)了邊疆令人神往的和睦生活:“青林疏漸密,碧澗清且淺。漠漠遠川平,茸茸新草短。穹廬依水次,初日牛羊散。老人多垂髫,少婦工結辮。蒸餅麥啟窖,點茶酪加碾。殷勤知敬客,分餉及旅伴?!眱?yōu)美恬靜的環(huán)境,安逸閑淡的生活,淳樸熱情的民風,有了這些,昆侖山的大美才更加迷人,更加令人心怡神醉,流連忘返。
“新疆是個好地方”,是古今到過這片土地者的共同感受。紅學家馮其庸先生也坦承:“看盡龜茲十萬峰,始知五岳亦平庸。他年欲作徐霞客,走遍天西再向東?!保ā额}龜茲山水二首》)。
新疆的大美山川等你來,看過之后,你也許真的會感慨:新疆歸來不看山。